粘膜受损可导致出血及穿孔
胃及十二指肠的粘膜受损可引起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,在青壮年时期(20~40岁)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多见。特别是十二指肠的肠壁比胃壁薄,溃疡更易向深处进展,易发生血管破裂后的出血和穿孔。溃疡面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,穿过表层粘膜后会向深层组织发展。症状多见上腹部疼痛,如果溃疡部分出血则会出现吐血、黑便等症状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夜间空腹时易出现腹痛,进食后症状缓解。
胃酸侵袭粘膜引起的症状
年轻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,加之摄入高盐分食物、吸烟、服用镇痛剂(阿司匹林类药物)及类固醇类药物是主要原因。上述原因会引起粘膜防御力与胃酸攻击力的失衡,造成胃酸导致的粘膜受损。据统计,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达90%以上,而压力和遗传因素也会引发此类病症。
主要采用内镜探查溃疡部分
图1 溃疡的缩小期内镜检查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诊断手段,采用内镜可以观察到活动期溃疡部分的出血、肿胀,也可以观察到治愈期溃疡变浅、缩小直至消失的情况
出血时可采用内镜下止血,没有出血症状采用药物疗法
对引起出血的血管及活动性出血进行内镜止血手术,没有出血症状时采用药物疗法
图2 引起溃疡内出血的血管
图3 溃疡内血管的活动性出血
图4 内镜下止血后内镜下止血是在内镜观察下寻找到出血原因的血管,用电止血钳进行止血。
药物疗法是在确定患者没有出血症状时,通过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。胃溃疡患者经过8周治疗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过6周治疗的治愈率在80%以上。不过,当无法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溃疡过深出现穿孔时,应采用手术治疗。
为预防复发建议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法
研究表明,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发病有关。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显示为阳性时,为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,推荐幽门螺旋杆菌除菌治疗。除菌治疗是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和两种抗生素药物。吸烟是另一个独立的发病因素,除菌但不戒烟的话,溃疡仍有可能复发。需要服用镇痛剂及类固醇类药物时,建议一并服用抑制胃酸类的药物。